本网讯(通讯员杨运红)读书点亮心灵,书香润泽人生。
为丰富干警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全民阅读氛围,打造“书香机关”“文化检察”,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会用书”的良好氛围,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21日,大冶市人民检察院举行了书香检察读书荐文交流会,14名青年干警参加了分享活动。
活动中,3位荐书人轮流将自己手中的佳作互相分享,向大家讲解书本的作者、写作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书本中令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段。
来自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的刘欢首先分享了美国作家卡勒特﹒胡赛尼所作的《追风筝的人》读书体会。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
刘欢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或是赎罪,或是追梦,放风筝的人在前面跑,而追风筝的人一心一意的在后面追,或许这也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感刻在了阿米尔的记忆里,也印在了读者的心中。
第二检察部马莹莹分享了自己阅读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的感想。她认为,鲁迅先生的“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很狂妄,却也热血。鲁迅先生做了那唯一的光,用生命点燃烈焰,成为炬火,照亮了黑暗,照亮了一大批有志青年,也照亮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作为一名青年干警,将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与党同心、跟党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全面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来自第六检察部的邹婧分享了余华创作的小说《活着》。《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她说,活着的意义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一生,只有活着我们才不会辜负自己,才能把荆棘丛生的人生道路走出光芒万丈,希望所有人都热爱生活,不要犹豫、踌躇,不要懊恼悔恨。
此外,大家还互相分享了各自的读书体会,阐释了所读书目之所以让自己感触最深、受益最大的原因,交流了读书对工作生活及个人思想行为的影响,使大家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此次读书荐文交流活动,广大干警读书学习的热情得到较大提升。大家纷纷表示,阅读能提高知识素养、增添生活情趣、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要将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不断提升自我,更好地服务检察工作。
据悉,针对近年来青年干警陆续增多的实际,2020年初,大冶市人民检察院将以前的餐厅改造成为“传薪”书吧,书吧内囊括了科技、教育、法律、心理、国学、旅游、生活等各种书籍。浓厚的书香氛围,吸引了众多干警走进书吧,畅游知识的海洋。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干警搭建起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对激发干警的学习、创新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提高业务技能都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