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为了果城里这抹红

【字号:    】        时间:2022-07-12      

 为了果城里这抹

刘家云

 

抹红,血色,血性。

是烈士殷红的血。她染红了南山头,染红了刘仁八,染红了果城里,染红了由镰刀、锤头组成的神圣图腾。

是熊熊燃烧的地火。她从劳苦大众的心底迸发,星燎原,势不可挡,让包括南山头、刘仁八在内的果城里迅速成大冶乃至鄂东南一块红色根据地。

如今,抹红已凝固成“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大冶苏区革命精神;凝固成烈士陵园、南山头革命纪念馆那镌刻着一个个烈士英名的幕墙,凝固成南山头、大冶市青龙山公园那巍然耸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红旗卷起农奴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黑手高悬霸主鞭”的腥风血雨,英雄的大冶人民前仆后继,纷纷集结在果城里集结在红色图腾下,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搏斗,纵然万劫不复,也毫半点惧色。

果城里位于鄂东南腹地、大冶市西南侧,辖大冶市刘仁八镇、殷祖镇和金湖街道办事处一部分山区。境内群山环抱,山高林密,便于隐蔽,易守难攻,且这里又是大冶西南山区的粮仓湘鄂赣的捷径通衢,为兵家必之地

 19262月,中共大冶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万七门党支部”在果城里大董村万七门成立。支部书记万云山7名员以走亲访友等方式,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传遍果城里,也将革命的火种带到果城里农会赤卫队相继成立,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党员、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壮大。截至1929年5月,果城里地区党员发展到300余人,并成立了10党支部、70个党小组。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中共湖北省委和大冶的党组织先后遭到破坏。为保存革命种,大冶和鄂东南地区的党员干部先后秘密转移到大山深处的果城里果城里这块红色土地不仅成了革命的庇护所,而且还让这些革命种子在这里着床、孕育、开花、结果

1928年5月8月,中共大冶特别支部中共大冶县委相继这里成立;1929年2月,辖大冶、阳新、鄂城、通山、咸宁、蕲春、圻水等11中共大冶中心县委在这里诞生。6月下旬,果城里南山金公祠召开党代会,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研究农民武装起义事宜。6月30日,大冶、阳新、鄂城、通山、咸宁五县边境地区赤卫队和青壮农民组织起来的刘仁八农民武装起义取得重大胜利,一时轰动鄂东南,震惊湘鄂赣。

这里还成立了中共大冶县委手枪队、鄂东南地区第一支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并因此成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9年11月,李灿、何长工率领红五纵队进驻果城里大董村12月14日,在红十二军配合下,成功发动后被中央军委称赞为的“模范的大冶兵暴”,活捉敌团长和县长,正式宣告蒋介石围剿鄂东南计划破产。

1930年5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挺进果城里刘仁八6月16日,在刘仁八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红五军第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何长工任军长五、八两军合编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委,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

红三军团成立后,再次攻克大冶、黄石港,横扫鄂南六县之敌7月4日轻取岳阳25日不战而克平江27日夺取湖南省城长沙,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军威大振。8月22日,在永和镇与红一军团会师,组建红一方面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了劳苦大众得解放,为了不亵渎心目中那抹神圣的“红”,英雄的果城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万云山、刘近臣、陈传道、朱本来(女)、罗绍桃、王贤湖、邹立汉、胡远望、肖宜满等一大批来自果城里的早期共产党员、革命先烈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们所遭受的种种酷刑更是惨绝人寰。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笼罩下,果城里苏区有21个村庄被屠村,500多个家庭灭门,70多个村庄被焚毁,500多名党员干部杀害,近万名群众罹难。

这一抹抹红呀,早已浸润果城里的山山水水,并成了果城里逶迤山峰的山魂。

    抹红,鲜红,鲜明。

她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写就,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凝成。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每当我来到果城里,来到金公祠、红十二军、红三军团旧址,面对这一抹抹红,总在内心深处一次次地拷问自己:你是否对得住这一抹抹红?是否干过亵渎这一抹抹红的事?我的灵魂也因此一次次得到洗礼,并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干亵渎这一抹抹红的事,我也多次被评为大冶市优秀党员等荣誉。近几年,我还用自己的绵薄之力,精心呵护这一抹抹红。

2019年清明节前一天在基层检察院工作的我和同事一起来到果城里南山头革命纪念馆。同事告诉我,其祖父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名字在纪念碑前摆放的英烈谱石碑上。可因石碑风化、字迹模糊,我和他一起找了好半天,就是找不到烈士的英名。

同事的失落倒让我眼前一亮:烈士的英名难以辨认,既有损烈士形象,也给来此凭吊的市民和烈士后裔带来诸多不便。我们当即决定,运用检察公益诉讼职能,督促有关部门尽快予以维修,以便后人能更好地缅怀这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为此,我们找南山头纪念馆馆长和文物保护部门领导调查收集相关证据,也了解到了这些英烈谱石碑的“前世今生”。

1974年,当地文化名人殷显扬怀着对英烈的无限敬仰之情,根据当时搜集到的大冶县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3721名革命烈士的英名,镌刻了11块大理石石碑,建成英烈谱。可这些石碑因长期置于室外,时间一长,石材风化严重,导致字迹难以辨认。

我们向对此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发诉前检察建议,迅速引起该部门重视,鉴于原石碑毁损严重无法恢复原状,他们主动争取财政资金,新建了现在展示在人们面前的烈士英名墙,并根据《湖北省烈士英名录》,对镌刻在原石碑上的烈士人数和姓名进行了重新校正,使其更具权威性,也更显得庄严肃穆。

2018年8月8日,我从当日的《今日大冶》报纸看到一篇题为《谁来帮村民留住故居?》的文章,并配有一组饶惠谭故居年久失修、毁损严重的图片。

这位果城里殷祖籍烈士,我早就耳熟能详,知晓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立下过赫赫战功;且在1952年,投身抗美援朝战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3年3月21日,在朝鲜前线英勇牺牲,是我军抗美援朝牺牲的3位军级领导人之一。如今,烈士故居毁损如此严重,检察机关当运用公益诉讼职能来帮助烈士留住故居,留住这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天,我拿着报纸,直奔烈士出生地殷祖镇南山村。

眼见为实。当我们找到烈士故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情景更触目惊心,也更让我揪心!故居因年久失修,门口和瓦檐上长满了杂草,木结构屋顶部分脱落,墙体渗水,毁损严重,所有木窗均已腐烂,大厅正中两根支撑大梁的木材腐烂,随时有可能因承受不起大梁压力而断裂。

因烈士后裔常年定居上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烈士故居作为当地接待支农教师、蹲点干部、上南山头工作的县镇领导临时居住的公用用房,八十年代中期还作过临时教室,后一直没人居住。因年久失修,才导致如此局面。

当年8月30日,我们向大冶市相关职能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该部门相当重视,主动争取36万元修缮资金,按以旧修旧原则,于次年上半年完成修缮工程。同时,根据搜集到的烈士事迹的珍贵资料,在室内进行了布展。

再次踏进烈士故居,不再担忧故居的安全问题,还可重温烈士的英勇事迹,我的内心不禁暖暖的。

 

作者是湖北省大冶市人民检察院员额检察官、湖北省作协会员